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去哪里学做山东馒头,去哪里学做山东馒头的技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“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……”过年蒸馒头,代表日子蒸蒸日上。
山东是我国小麦主产区,年种植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。从空中往下看,山东的麦田,覆盖了平原、丘陵和滨海。馒头的主料是小麦粉,这样一来,馒头与山东就成了天造地设、如影随形的一对儿。在山东馒头配各种炒菜,能吃出千百种风味来。馒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,勤劳的菏泽人在北京、天津把馒头坊开成了网红店。在山东形容人笨说“你就是个馒头”,形容好差事说“是个香饽饽”;给自己打气,会说“不争馍馍争口气”;山东人第一次去异乡,如果水土不服,就会抱怨“这是啥地方啊,连馍馍都没有”。“新出笼的蒸馍-热气腾腾”、“蒸馍不添水-干气”、“一辈子卖蒸馍-啥气都受过”。山东的摸起来瓷实,吃起来筋道,入口自带香甜。
鲁西南乡村都是把白面馒头称作“蒸馍(zhēngmó)”,“蒸馍”,即馍、或馒头,为我国最古老的发酵面团蒸食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,平定南蛮之后,过江时受战死冤魂的阻拦。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,而发明“馒头”为替代品。“馒头”即意为“蛮头”,所以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馒头。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,但蒸馍的问世,反映了我们祖先从很早时候起,便掌握了酵母菌的生化反应特性,是食品微生物方面的一项伟大发明。另外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“蒸饼(蒸馍)味甘、性平、无毒。具有消食、养脾胃、温中化滞、益气和血、止汗、利三焦、通水道之功能”,现在有人拿它同面包相媲美,把它誉为我国古代面食文化的象征。
过年是离不开馒头的,祭祖一定要有馒头。初一要在火中烧烤个馒头,全家人共同分食,预示家人健健康康,日子红红火火。招待客kei最后必须上馒头。鲁西南的一些地方初二新客kei回门,吃馒头时想法藏块馒头,拿回家,喂猪发猪,喂羊发羊,……
做馒头称为“蒸蒸馍”、揍馍。蒸馒头首要准备发面。农村天气冷,面发酵就成为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,人们都是头天晚上用热水加老酵母和好面,放在大大的簸篮里,用被子层层盖上,守住面的温度,确保能够发酵成功,蒸出又白又胖又甜的馒头来。晚上,还要有一个人专门观察面的发酵进展情况,一旦发好,得赶紧组织人手揉面做馍。也有一些经验不足,发面不成功的,蒸出来又小又硬。而发过的,吃起来则一股酸味,让人更加沮丧。
蒸年馍在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,从凌晨就开始了,由于工作量较大,邻里亲戚都互相帮忙,几个人挤在狭小的厨房里,有揉面的,有包包子的,有擀皮的,有上笼、下笼的,还有烧火的,各司其职,忙得是不亦乐乎。
蒸馒头是个力气活儿,惜力的人篜不出好馒头。就说戗面这一步骤吧,边揉面边往里加干面粉,揉得劲越大、时间越长,馒头越劲道,没有点臂力和耐性还真戗不好。
除了普通的馒头,还有大蒸馍,一种比普通馒头大几倍的馒头,是放到二月二吃的,我们这边民间有云:二月二不做活,撅着腚吃大馍。
给土灶点火前,老人一定要先给灶王爷上香,口中念念有词,保佑这第一锅馍蒸的又白又大。起锅时要燃放鞭炮,以驱除鬼祟,这第一锅馍主人是绝不能先吃,要取出最好的蒸馍敬奉神和祖先。老人将拿在手里的蒸馍不断地揪下一小块扔向空中,边扔边拖长了声音说着:“老天爷、老灶爷、姑娘、财神都来吃了。言(愿)语到的,言(愿)语不到的都来吃了”。
各类年馍蒸出来要先在锅蓜(席子)上晾凉,然后再放入草编的囤子里储存。
蒸年馍的量是能够满足一家人吃到春节后二月二,按照鲁西南农村的老规矩,这30多天内一般不新蒸制各类面食,所以,这一天的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。
蒸好的馒头等年馍一开始吃还比较新鲜,如果遇到暖冬的话,就比较悲催了,立春以后天气转暖,年馍就开始长绿醭,生异味,家里人有时把长醭的年馍拿出来用布醮水擦一下,再回一下锅,延长一下腐败的时间,但无法恢复食物的新鲜,到了最后,吃年馍已成为一种折磨。
过年揍那么多种馍,确实要费不少工夫。家家都会把“揍馍”当成过年的第一件大事来办,要一家人齐上阵,和面的和面,烧水的烧水,还要有总指挥,掌控馍的总数以及馅的甜咸,嫁出去的女儿也会回娘家帮忙,娘家的馍做好了,再做婆家的。有时邻里也互相帮衬。
时代在变,观念在变,馒头的味道,却不能变。如今进入了新时代,超市有各种馒头,也可以网购馒头,中国淘宝村宇宙中心大集镇孙庄村“杠子”馒头已卖到全国各地,年销售近千万。有人说,山东的馒头一上桌,年就来了。可不是么?今天腊月二十八,再过两天就是新年了。
二十八,把面发。你家已经“发”了吧?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